索引号: | 014208195/2016-0007 | 文号: | 通供发〔2016〕8号 |
信息来源: | 南通市供销合作社 | 生成日期: | 2016年04月27日 |
生效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
名称: | 关于印发bet365提款限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 ||
主题: | 附件: |
各县(市)区供销合作总社,各参控股企业:
《bet365提款限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bet365提款限制
2016年4月13日
抄送:省总社,市委办、市府办。
bet365提款限制“十三五”发展规划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并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重要时期。编制《bet365提款限制“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全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苏发〔2015〕31号)精神,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是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全市供销合作社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砥励奋进的五年;是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五年;是融入大局、服务“三农”、开拓创新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0〕44号)、《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通政发〔2010〕92号),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主线,瞄准“实力强、服务优、机制活、形象好”的目标,大力推进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积极开展信用合作、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经营方式到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到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单一的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色、适应市场经济特性、吻合“三农”特点、切合供销合作社特性的改革发展新路。
(一)积极探索,锐意改革,系统发展焕发新活力。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国发〔2009〕40号、中发〔2015〕11号、苏政发〔2010〕44号、通政发〔2010〕92号文件精神,组建资产与投资管理平台,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初步构建了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资产公司)、农合联“三位一体”新型组织体系,搭建强农惠农的综合服务平台。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高举为农服务大旗,加快改革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呈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全系统实现销售1110亿元,比2010年增加760亿元,年均增长26%;实现利润7.75亿元,比2010年增加6.55亿元,年均增长52.8%;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比2010年增加240亿元,年均增长25%;所有者权益55.9亿元,比2010年增加47.26亿元,年均增长52.6%,各项指标均超过“十二五”预期目标。
(二)扎根“三农”,开放办社,为农服务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始终将“三社”建设(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社和专业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为农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成为新农村建设有力抓手。截至2015年,全系统累计建办为农服务社1933个,其中,25家成为省级为农服务社样板社,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领办建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95家,建办跨行业、跨区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5家,入社成员8.4万人,带动农户46.7万户。恢复重建基层社113家;成立市级农合联1家,县级农合联3家,乡镇农合联52家,成为面向“三农”的服务平台、合作平台与发展平台。海门苏合农产品销售联合社、如皋丁香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皋圣”品牌分别荣获2014—2015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之“中国50佳合作社和中国50佳合作社产品品牌”称号。同时,依托社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农田托管、统防统治、秸秆利用、农产品加工等专业服务,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秸秆综合利用做法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省总社党组书记、主任黄宝荣等领导批示,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整合资源,优化网络,流通体系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提升“双向流通、一网多用”功能,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现代流通体系。累计培育连锁企业36家,建成配送中心89个,发展连锁网点5414个;实现年连锁销售总额196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44亿元,年均增长30%;连锁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4个,比2010年增加4个,全系统建有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18个,2015年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265亿元,比2010年增加190亿元,年均增长28%,培育出年交易额超100亿元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超10亿元的海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五年来,全系统共争取中央、省、市级“新网工程”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共计5924.2万元,有力支撑项目快速发展。
(四)坚持项目强社,内引外联,联合合作走出新路子。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创新管理机制,以产权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企业的活力和实力显著增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正在成长壮大。市供销合作社大力联合合作,先后与中国供销集团、中农集团、中棉集团、中合联公司等合作建办了六家企业,成为为农服务的生力军。成功引入中国供销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南通供销产业园;与中国供销集团、中棉工业集团合作对南通棉机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推动该公司“退城进园”转型升级;联手中农集团、南通棉麻公司出资组建了南通中农物流公司,主营出口监管仓储物流业务;联合中合联等投资1亿元成立海门中合嘉信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了金融支持。与南通汽运集团等投资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打造华东一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此外,还成功参股并依托南通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经营服务领域和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五)发挥优势,精心谋划,主题活动展现新形象。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发挥系统优势,联合上海市社、台湾农会等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市供销合作社先后举办了五届南通农副产品进上海洽谈会,组团参加了五届海峡两岸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累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27.71亿元,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承办了三届台湾水果节,扩大了两岸经贸合作,受到了国台办、全国总社台办以及台湾农会的高度评价。主办了五届农村合作经济论坛,特邀朱泽、徐祥临、冯海发、徐从才、樊雪志、孔祥智、陈建华、葛书院等知名学者做讲座,探索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五年来,市供销合作社还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了“十佳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营销示范社”、“十大创新成果”以及平价商店、放心农资消费示范店等评选表彰活动,提升了工作实效,扩大了社会影响。
(六)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机关建设取得新实效。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把作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推进“一评五制”工作,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推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与系统工作的良性互动,以好作风推动系统快发展。全系统“实”字当头,真抓实干,典型引路,有力带动了工作的整体提升。市供销合作社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升级”了科学决策、为农服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反腐倡廉、责任追究等方面29个制度,初步建立起以制度建设统领全局工作的长效机制,深化了机关人员“在岗、在行、在状态”工作氛围。
(七)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系统工作屡获新荣誉。
五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市供销合作社一直位居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评特等奖行列,其中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荣获特等奖第一名,稳居全省系统排头兵地位。在全市机关综合绩效考核的排名一直保持优秀行列,2010年还获得最佳办事单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继2007年后,2012年市供销合作社再次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纪念会上,葛志华主任获得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在省内外、在全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门市社、如皋市社进入全国总社系统百强县级社行列。
回顾“十二五”,全市供销合作社攻坚克难,创新创优,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这一切,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社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在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是供销合作社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道理才硬;紧贴中心、融入大局是做好供销合作事业的关键;创新创优是做好供销合作事业的动力;开放办社、联合合作是共赢发展的合力。
在全市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活力还不够,包括基层组织建设相对滞后,机关与企业人员日趋老化,创新意识不强等;二是实力还不强,包括合作经济实力偏弱,企业小、弱、散,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等;三是能力还不足,为农服务基础还不够强,网络不够健全,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与优势。四是不平衡加大,企业与企业之间,县社与县社之间发展差距更加明显。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迈上新台阶”新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和苏发〔2015〕3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农业农村新形势,着力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着力创新基层社与联合社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切实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开创我市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十三五”工作中始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供销合作社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宗旨,是供销合作社的生存之基、立身之本。要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
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合作经济属性和原则,是供销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供销合作社坚持合作经济本色,通过资本合作、劳动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开展合作,夯实组织和群众基础。只有不断强化合作经济属性,坚持把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等合作理念贯穿到为农服务实践中,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供销合作社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提升自身实力,是供销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供销合作社必须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转变行政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手段开展经营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不断前进。同时,在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中,体现党委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履行好社会责任。
三、发展目标
通过坚持不懈深化综合改革,力争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营服务领域大幅拓展,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机制基本建立,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经济总量指标。
1.销售总额1480亿元,年增长7%。
其中,消费品零售额490亿元,年增长7%;农副产品收购额420亿元,年增长7%。
2.利润总额9.42亿元,年增长4%。
(二)为农服务指标。
1.为农服务社(中心)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每年提档升级三星级以上为农服务社(中心)100家。
2.专业合作社850家,其中示范社91家,每年新增专业合作社40家,其中示范社10家。
3.创建省级基层供销合作社标杆社10家。
(三)网络体系指标。
1.连锁企业数量36个,配送中心数量89个,连锁网点数量5450个。
2.连锁销售额245亿元,年增长7%。
3.农产品市场21家。
4.农产品市场交易额330亿元,年增长4%。
(四)社有企业指标。
1.系统企业数量108家,其中龙头企业25家。
2.资产总额550亿元。
四、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深入贯彻好、落实好中发11号、苏发31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让农民通过供销合作社改革得到更多实惠。
(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创新大田托管等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
按照《决定》精神,围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要求,从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电子商务、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等方面拓宽服务领域,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
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全国总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 实施要求,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形式,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大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秸秆综合利用等系列性专业服务。鼓励县(市)区社、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基层社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农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资服务方式,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加快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技能培训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承担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公共服务。
2.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网络,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实施为农服务社提档升级工程。为农服务社建设将实行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把主要精力和主攻方向放在规范运行和提档升级上。广泛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活动,实施网点信息化改造,开展联合共建,形成服务合力,充实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努力把为农服务社打造成“新网工程”的网络终端;要出台长效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为农服务社建得起来、办得下去;开展以“功能全、形象好、服务有、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样板社创建活动,引导为农服务社规范运行。
3.运用现代流通方式、信息技术和标准化手段,改造提升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村休闲、农村金融保险、养老服务、第三方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促进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4.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拓宽为农服务领域。
各级各类供销合作社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资金互助合作社、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与融资担保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开展资金互助合作社。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在为农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内开展资金互助合作,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实行社员民主管理,谋求社员共同利益,并探索建设农村普金融服务站,开展助农取款、惠农贷款、金融咨询、互助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容,增强惠农服务能力。
开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供销社系统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帮助农民社员、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理财、融资、众筹等,特别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农产品众筹,实现订单农业,减少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帮助农民增收。
参股农村商业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争取新增1-2个小额贷款公司,并力争1-2个金融企业上市。
开展融资租赁与融资担保。有条件的供销社可以投资成立供销社融资租赁公司,为农民、专业合社等提供大型农机生产资料融资租赁或融资担保业务,满足农民不同生产经营需求。
(二)全面提升流通服务功能。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政策机遇,顺应流通领域变革新趋势,加快推进流通网络优化布局和功能提升,服务农村流通需要。
1.优化提升流通网络结构与功能。按照国家流通体制改革要求,结合国家、省、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等,突出供销合作社“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的特点,合理布局全市系统流通网络建设,优化提升网络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农村流通,服务农村生产、生活需要。
2.培育壮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流通主体。按照体制新、机制活、市场竞争力强的要求,采取联合合作、多元投资、兼并重组、改造提升等方式,着力在农副产品、农资、日用品、再生资源等网络建设上,打造一批上规模、有活力、带动效应明显的连锁骨干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系统连锁骨干企业达到36家。
3.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大力度加快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市社重点建设区域性大型副农产品批发市场,县级社重点建设产地市场,城区社重点建设社区菜场、生鲜超市、直营店建设。要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管护,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由供销合作社渠道进入市场的农副产品安全可靠,树立“供销合作社”信誉和品牌。到2020年,全市系统建成农产品市场20家,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达到330亿元。
4.健全完善农村现代物流设施。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建设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连锁网点,形成“县级配送、乡镇直营、村组加盟”的连锁经营体系。要对连锁网点进行与电子商务相匹配的线下资源改造,拓展网订店取、线下体验、终端配送等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加快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平台,为社会各类电商、快递企业下乡进村提供服务。到2020年,全市系统建成配送中心89个,连锁网络5450个。
5.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发挥供销合作社联结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等优势,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交易;发挥农资、棉花、大宗农产品等领域优势,发展农资、大宗农产品等交易;发挥基层网点数量多的优势,发展新时期“网上双代店”、“在线送货郎”,帮助农民开展网上代购代销;利用合作组织优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认真落实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工作,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系统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亿元。
(三)着力加强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1.抓好基层供销社改造。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总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实现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从资产租赁向商品经营转变,从实体经营向电子商务转变,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和中心集镇建设,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增强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按照合作制原则加快完善治理结构,落实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农民社员在经营管理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鼓励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等入社参选。规范基层社和农民社员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健全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按照有证照、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有经费的要求,分类改造提升基层社。
2.推进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全系统要依托农合联平台,通过出资参股、业务指导、服务带动、组织吸纳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组织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加大扶持引导,帮助项目申报,加快培育一批合作社标杆,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进系统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广泛吸纳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组建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农产品流通协会,通过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发布市场信息,推广先进技术,实施“农产品经纪人创业兴业培训工程”,发挥联结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联合社运行机制。
1.创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治理机制,强化联合社为成员服务、为基层社服务的工作导向。完善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优化联合社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能和执行力,注重工作措施落地,注重工作实际效果。树立为成员社服务、为基层社服务的理念,向市场靠近、向农民靠拢,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完善对成员社的工作考核机制,建立成员社对联合社工作评价机制,形成整体联运、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
2.进一步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关系,把控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引导社有资本更多投向为农服务领域,更好地履行社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构建新的社有资产监管体系。按照社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理顺联合社和社有企业关系,构建“供销社理事会、社有资产运营机构、全资及参控股企业”三个层次的新机制。供销社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社有资产运营机构按照授权行使职责,通过资本运营、整合重组、派驻监管来实现保值增值;全资及参控股企业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3.创新社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加强社有资产监管工作,创新社有企业监管方式,建立科学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确保市、县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一是积极推进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转变管理理念,真正做到出资人到位,不越位;三是建立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
建立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先考核后分配、考核与奖罚相结合的原则,把业绩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财务预算管理和企业负责人任用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业绩考核及各项配套制度,探索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持有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
建立和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社有资产监管制度。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把财务预算作为制定和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大财务事项,要求企业及时上报。
到“十三五”末,系统企业数量达到108家,其中龙头企业25家,资产总额达到550亿元。
4.创新联合社运行机制,县级社是关键和重点,按照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推进县级联合社改革,逐步把县级联合社办成基层社共同出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实行民主管理的联合组织,逐步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人制度。
5.提升城市供销合作社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辐射带动能力。依照“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资产公司)、合作经济联合会”三位一体的要求,成立崇川区供销合作社,建设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筹建南通特色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发展电子商务,参与建设城区农贸市场(菜市场)、农副产品超市和直营店,打造“第六产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沟通城乡,延伸农业产业链。
(五)提升社有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1.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通过深化社有企业改革、规范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实力。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组织,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完善考核分配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创新分配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三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审计、资产处置、重大投融资等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管理逐步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通过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治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社有企业经营服务体系。
2.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社有企业联合。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为农服务的重点骨干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股和主导地位。鼓励和支持社有企业上市融资,“十三五”期间,重点做好海门中合嘉信小贷公司上市工作;对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要争取1-2家上市。
3.打破行政区域和层级界限,推进社有企业联合,着力加强地区和各层级社有企业间的资本、业务和项目联结,加强与中国供销集团公司、省社以及市、县社直属企业的联合合作,推进社有企业相互参股,建立共同出资的投资平台,推动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大力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将适时组建市级供销集团。
4.加快社有企业并购重组,促进优质资源进一步向骨干企业集中,在农资、棉花、粮油、鲜活农产品等重要涉农领域、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行业,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如通联农资、如皋品德、海安汇鑫等,提升社有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质量效益。
5.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社有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重点培育如皋寿都密码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构建“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的产销对接模式。支持社有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点鼓励棉机公司利用现有产能,以组装和销售打包机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棉机成套设备的出口,开拓国际棉机市场。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培训与对外经贸合作水平。
1.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通过公开选拔、招聘、选调等多种方式,引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优化供销社人才结构。创新干部职工管理方式,根据机关、企业、合作社等不同性质,建立分层分类的系统人才培训开发体系,将系统人才职业发展需要与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实现人才与供销社同成长、共发展。
2.充分借助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教育资源,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交流合作,拓展利用外资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扩大台湾水果经营规模,在十三五期间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同时积极拓展新业务,为两岸交流合作作出新贡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争取项目突破。
(七)加强供销合作社法治和自身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严格执行党组中心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继续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三解三促”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2.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完善监事会体制建设;积极推进监事会组织建设。要把市县级供销合作社监事会建设作为今后5年组织建设的重点,按照“政策推动、典型示范、分批落实、层层负责”的工作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监事会组织建设,为促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健全供销合作社民主制度、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围绕预防和惩治腐败两大职能,以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为主线,加大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和纪律监督工作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供销工作之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全系统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障。
4.大力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把供销社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全系统营造“二次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倡导和树立合作社理念、合作社原则、合作社精神,自觉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解难,争取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硬作风。
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树立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进取。围绕全市“三农”发展大局,结合供销合作社实际,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逐年加以推进,力争年年都有新突破。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发展强引擎。
围绕实现规划目标,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下大力气找项目、引项目、上项目,靠项目推动发展。切实做好市场调研和项目论证,抓好项目储备,保持申报项目的连续性,提高项目申报的有效性。通过各种途径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通过组织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竞争力。
继续坚持“人才兴社”战略,实施培养、引进等多措并举,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通过定期培训、岗位轮换,基层锻炼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培养善于开拓创新,勇于锐意进取的员工队伍,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塑造机关新形象。
机关全体人员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提高效能,努力提高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打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供销合作社机关,提高机关的决策力、执行力和协调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创供销合作社工作新局面。
(五)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借助外力谋发展。
利用贯彻落实中发11号、苏发31号文件精神契机,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领导。充分利用国家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新网工程”、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有关政策,争取各方面资金、项目、政策等扶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为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